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关于二战的相关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 A. 德国在二战前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

下列关于二战的相关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

A. 德国在二战前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捷克斯洛伐克

B. 法国推行绥靖政策是玩火自焚

C. 英国的丘吉尔首相参与了《慕尼黑协定》

D. 莫斯科保卫战是二战欧洲战场的重要转折点

 

B 【解析】德国在二战前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奥地利,不是捷克斯洛伐克,故A不正确;法国推行绥靖政策是玩火自焚,最后被德国占领,故B正确;1938年9月,在慕尼黑召开了由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参加的德意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决定把苏台德区“转让”给德国。这就是臭名远扬的“慕尼黑协定”。故C不正确;二战欧洲战场的重要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故D不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尼•格拉克斯坦在《二战秘史》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虽然承认官方军队和抵抗运动组织的作用同时存在……但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凡尔赛和约》    B. 《北大西洋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联合国宪章》

 

查看答案

近年来,美国与日本频繁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与日本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 召开华盛顿会议    B. 加入国际联盟

C. 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 成立轴心国集团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讽刺了前苏联经济的片面发展和严重失衡的状况。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  )

A. 新经济政策    B. 农业集体化

C. 斯大林模式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已增长到6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材料二: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材料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它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拼盘。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为英国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革命性发展得益于哪一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把美国带入了什么时代?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什么趋势?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4)综上所述,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政策的调整、创新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在1918年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苏俄能拄着拐杖走动了得利于什么政策的实施?

材料三: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 、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械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

材料四: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在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耻”和“耻辱”。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坏了这个帝国。”

4)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