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卫鞅在何时、在哪个国家进行变法?

(2)变法中的哪项内容奠定了封建经济的基础?

(3)变法在政治方面的措施是:

(4)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观点正确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1) “卫鞅”指商鞅 。秦国。 目的:为了确立封建制度,发展封建经济。 (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正确。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社会就会落后;只有不断改革,社会才会向前发展(只判断,不阐述理由,不给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知“卫鞅”指的是商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开始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在当时要达到:治民、富国、强兵。从经济方面讲变革过去的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同时杜绝当时社会一个现象——辟谣游惰。把农村的闲散的劳动力组织动员起来进行社会生产。在春秋时期个别国家已经对“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国有土地制有所突破,而商鞅是把土地私有通过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形式给制度化。因此,“废井田,开阡陌”奠定了福建经济的基础。 (3)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4)我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当时那个时代这句话是正确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需要同一个思想,也可以改变思想,在治国时也不必仿照、死守上一个朝代、祖宗上传下来的法律,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也可以改变。告诉我们,不论是大到治国还是小到治家,都不一定非得墨守成规,也要变换一下思想,事物是发展的,我们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事物的发展规律。言之有理了即可。 点睛:关于商鞅变法是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需要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产生的历史影响,正确认识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个友好国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我们的客人一一介绍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⑴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他们将考察哪些远古人类的遗址?

⑵第二站是陕西西安,在西安历史博物馆里,他们欣赏了许多从当地原始居民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这个原始居民遗址的名称吗?

⑶第三站是陕西黄陵县,在这里,他们集体祭奠和敬拜中华文明的始祖。你知道中华文明的始祖是谁吗?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哪些?

(4)您能说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  )

A. 围魏救赵    B. 纸上谈兵    C. 卧薪尝胆    D. 合纵连横

 

查看答案

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 ②位于岷江中游 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 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A. ①③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当兵立军功    B.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合法经商致富    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