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项目

主要内容

 

政治

(1)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特权

(3)改革,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禁止私斗

 

经济

(5)废除,允许土地

(6)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7)统一

军事

(8)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

 

战国形势图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变法的时间是哪年?

(3)材料二(一)战国形势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哪个国家?(二)请写出变法的经济内容

(4)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变法影响如何?

 

(1)商鞅; (2)秦孝公;公元前356年。 (3)①燕 ,②齐 ,③楚 ,④秦 。 经济内容:废除井田制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4)目的:取信于民;(或做人要有诚信;)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解析】(1)根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国商鞅所说的。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得秦孝公的支持而得以实行;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3)根据材料二(一)战国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①燕、②齐、③楚、④秦(二)写出变法的经济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经济内容:废除井田制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等。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取信于民;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基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准确识记,以及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鞅认为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体现了商鞅不守旧,勇于创新的精神;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诸子百家中法家主张改革的思想。公元前356年的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等。经过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图片,请回答:

(1)材料所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3)图片第一等级对第二等级授予哪些权利?第二等级必须对第一等级履行什么义务?

(4)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

A. 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 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 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查看答案

《诗经》中有很多诗句歌颂周武王完成伐纣灭商大业。武王灭商发生在( )。

A. 公元前2070年    B. 公元前1600年    C. 公元前1046年    D. 公元前771年

 

查看答案

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农业产量的提高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 晋文公    B. 秦穆公    C. 楚庄王    D. 齐桓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