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我们中国的古代文明,这四大文明都诞生于亚非地区的( )
A. 丘陵地带 B. 海洋 C. 高原地区 D. 大河流域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下列不属于的是( )
A. 黄种人 B. 红种人 C. 白种人 D. 黑种人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什么启示?
苏联为什么会出现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有哪些严重的弊端?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 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 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 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