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的唐代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开通于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有何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创举,它打破了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它还揭开了近代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序幕,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和掠夺的道路,它们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延缓了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发展进程,造成了上述地区的落后。

——摘自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开辟欧洲通往美洲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及亚非拉美地区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摘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  商务部共同发布)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对外交往的方式与西方有何不同?并谈谈你的认识。

 

(1)西汉或汉朝。意义: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有助于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联系及经济文化交流。 (2)哥伦布。 影响: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 (3)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4)方式:西方殖民侵略;中国和平交往。 认识:殖民侵略延缓亚非拉美地区的发展,给当地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平交往有利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互利共赢。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通于我国历史上西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有助于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联系及经济文化交流。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穿越大西洋到达中美洲,发现了美洲大陆;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方的对外交往是殖民侵略;中国的对外交往是和平交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殖民侵略延缓亚非拉美地区的发展,给当地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平交往有利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互利共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和基本方式。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是哪国颁布的法律文献?基于此法律该国开始确立起什么政治制度?

(2)图2颁布于哪一历史事件中?该文件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图3所示法律文献的核心思想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下列图片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

A. 麦加大清真寺    B. 洛阳白马寺

C. 巴黎圣母院    D. 希腊帕特农神庙

 

查看答案

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他们的学习报告中出现了“西方文明的源头”、“雅典奴隶制城邦”、“《荷马史诗》”等关键信息,据此可推断出他们研究的对象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希腊    D. 古罗马

 

查看答案

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拿破仑的“功”与“过”展开了讨论。下列是他们对拿破仑的一些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B.建立军事帝国,维护封建主义专制统治

C.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发动侵略战争,引起被压迫民族的广泛反抗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示意图。这次革命发生在(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