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7·衡阳)“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

(2017·衡阳)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1)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应该否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其军事企业仍为封建的官办工业,主观上洋务派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其官办民营(封建买办性)的特点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不利的;应该肯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3)1912年;袁世凯。 (4) 民主、科学。 (5)规律: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层层深入)。 【解析】 (1)第一问分析材料一中“独火器万不能及”是指,中国在武器装备上不如西方国家。所以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创办军事工业;第二小问依据课本所学,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其军事企业仍为封建的官办工业,其官办民营(封建买办性)的特点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不利的。从这个角度洋务运动应该否定;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这个角度应该肯定。 (2)依据课本所学,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戊戌变法最终失败。说明当时的中国封建势力还很强大,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3)依据课本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元旦,孙中山咋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 (4)依据课本所学,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一定要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5)依据上面问题结合课本所学,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学习西方经济,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在中国建立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宣传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由以上分析可得,我国学习西方的过程是: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层层深入的过程。 点睛:本题考查八年级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识记和理解。通过问题和所学知识学生要注意:近代化探索每一件事都相对于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是每一次西方侵略使中国人进一步觉醒。就如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鸦片战争后,以魏源、林则徐等人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第一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率先进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化实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维新派提出变法以救亡图存;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资产阶级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资产阶级革命发动了辛亥革命;因为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由于辛亥革命的传播中国人认知到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掀起新文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主张,最早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了实践?该事件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思想观点出现的共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材料三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什么?   

(3)以上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不断遭到外来侵略,但先进的中国人始终在不断的探索救国的道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等人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海军,力图强兵富国。随着中国甲午战败,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早年的行医实践中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心探寻救国的道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所说的办了一辈子事主要是指他积极参与的什么事件?你是否同意李鸿章对自己所办之事的评价?请说明理由。   

(2)梁启超等人发起的哪个历史事件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句话反映了他们的什么要求?   

(3)结合所学回答,孙中山为了医国进行了哪些努力?最终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查看答案

(2017·怀化)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