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 五十三人。 ”  

——《荀子•儒效》

材料三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史前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方式。请写出以这种方式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两个,并指出“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

(2)据材料二,西周初年,周王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大思想家孔子的家乡属于哪一封国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4)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

 

(1)舜和禹;启。 (2)分封制;鲁国 (3)巩固周王的统治 (4)弊: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利:促进社会变革;加强了中原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写对其中一点) 【解析】(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史前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方式是禅让制;禅让指的是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中国历史上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2)材料中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故乡是曲阜,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初期的生产力并不发达,以自然经济为主,所以具有分散性,为了维护统治,周初的两次大分封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为周王室承担义务。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统治。 (4)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是大国争霸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点睛:关于西周的分封制还应该掌握分封制实施的原因、内容、诸侯的义务和权利、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请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为原始人曾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叫耒耜,它的出现表明哪个生产部门有了一定发展

2)江西新干县一座商朝后期墓葬出土青铜器475件,其中有成套的农具。图二为青铜器犁头。请写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的名称,并回答我国青铜时代主要处于哪些王朝统治之下?

3)图三为现藏上海博物馆的青铜牛尊;图四是公元前6世纪的铁制农具请结合图三、图四写出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表现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C. 《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D. 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

 

查看答案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中国古代居民家中常常可见“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这类匾额或门联。古代家庭崇尚的积善、忠孝和耕读应是迎合(  )

A. 老庄之学    B. 孔孟之道    C. 墨家学说    D. 法家理论

 

查看答案

余秋雨曾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图为修筑这项“了不起的工程”的人物雕塑。此人是(       

A. 夏禹    B. 李冰    C. 管仲    D. 商鞅

 

查看答案

对那些没受过教育,又有不良倾向的青年或者家贫子弟,孔子也不歧视他们这反映了孔子教育主张中的(       

A. 有教无类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因材施教    D. 教化人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