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

(2)你认为“贼”是指谁?为什么说“无力回天”?

(3)你认为他“死得其所”吗?

 

( 1)谭嗣同。 (2)“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力回天”。 (3)可以有不同看法: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上述材料都是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被捕后所说的;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戊戌变法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下失败了。谭嗣同口中的“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力回天”;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可以有不同看法: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 点睛: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诉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教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材料二  窃惟天地自然之利,乃民生日用之资,泰西各国以矿学为本图,遂能争雄竞胜。英之立国在海中三岛,物产非甚丰盈,而岁出煤铁甚旺,富强遂甲天下。中国金、银、煤、铁各矿胜于西洋各国,只以风气未开,菁华阑而不发,利源之涸日甚一日……勘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南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事,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引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

(1)请举出洋务派的几位代表人物。

(2)从材料一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从事了哪些主要活动?,并列举其中两个例子。

(4)材料二中奏准开办什么洋务企业?怎样看待洋务派的“求富”之路?

(5)从材料三看洋务运动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材料一  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  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见下图)

材料三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材料四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闻尘偶记》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被哪两个国家的侵者洗劫一空?

(4)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1分)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四中的“割地”是指割让哪些地区?

(6)你认为“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说明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马关条约》签订后,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

A. 公车上书    B. 创办《万国公报》    C. 成立强学会    D. 开办新式学堂

 

查看答案

19世纪未,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