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活动。
(2)上述示意图体现的这一时朝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哪些?
七年级(3)班的同学正在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主题进行探究,让我们也参加进来吧。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图1
图2
(2)图1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3)图2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4)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2)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3)“白鹭官”后人生活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源于历史上的什么重大改革?
(4)据“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在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内迁,大量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下图)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 东晋时期的侨置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发展陷入停滞乃至倒退 B. 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C. 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D. 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
①《赤壁之战形势图》 ②《三国鼎立形势图》
③《淝水之战形势图》 ④《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繁荣开放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