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原文大意:就在这时,商君辅佐他,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史记》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垦荒,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摇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岳麓书社七年级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商君佐之”中的“商君”和“之”各指什么人?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哪一条法令可以使秦人“务耕织”?

(3)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的原因。

(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1 )商鞅 秦孝公 (2)奖励耕织、垦荒,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商鞅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 (4)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革开放,制订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等。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商君辅佐“之”,在秦国确立新的法律,发展耕织。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秦国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由以上分析可知:“商君”指商鞅;“之”指秦孝公。 (2)依据题意“务耕织”即从事耕作纺织的意思。结合课本所学,商鞅变法的措施规定了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生产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分析材料二中的信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说明秦国的实力比周围的地区的实力强。结合课本所学,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依据材料一“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得出商鞅变法改革使秦朝强大,我们认识到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材料一中“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材料二“法令规定”分析得出制订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等。 点睛: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学生根据变法的内容分析其作用。商鞅变法奖励生产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实现秦国的富强;奖励军功能够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能够促进秦国经济发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观察图片,请回答:

(1)材料所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

(2)请从高到低写出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

(3)图片AB授予哪些权利?B必须对A履行什么义务?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百家争鸣    D. 社会生产力发展

 

查看答案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重要,说不定,正式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家教育学生的吗?( )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查看答案

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    )

A. 孟子    B. 墨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墨子——“兼爱”“非攻”    B. 韩非——“春秋无义战”

C. 庄子——“无为而治”    D. 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