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盛况空前。中国的茶叶、瓷器、纸张、纺织、造纸、印刷等物产,指南针为代表的科技发明,四书五经、书画等为代表的中华书籍,成为物质文化交流重要的产品。郑和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摘编自《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连接欧洲、非洲和美洲的“三角贸易”发展起采。以下为三角贸易示意图。

——摘自《百度百科·三角贸易》

材料三  “和平发展是中国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政策。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

——摘自2014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时发表的演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评价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习近平的演讲向世界传达了怎样的外交理念?依据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不同。当今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应该注意什么

 

(1)促进了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2)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3)和平发展;不搞霸权主义,不进行殖民掠夺等。(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中国的茶叶、瓷器、纸张、纺织、造纸、印刷等物产,指南针为代表的科技发明,四书五经、书画等为代表的中华书籍,成为物质文化交流重要的产品。郑和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可以概括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伴随着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连接欧洲、非洲和美洲的三角贸易发展起采”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三角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3)根据材料三中“和平发展是中国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政策”可以概括出习近平的演讲向世界传达的外交理念是和平发展;当今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走的是和平交流和发展之路,不搞霸权主义,不进行殖民掠夺等,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马可波罗的国籍意大利 

B.阿拉伯数字传播者生活的阿拉伯半岛

(2)图中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有何共同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雅典    B.克里特

(2)结合图片说明希腊文明与亚非文明有什么区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内容并判断:

文字

地点

时间

特点

象形文字

古埃及

公元前3500

由表示人物、走兽及各种器物的象形符号构成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

公元前3000

一头粗,一头细

甲骨文

中国

公元前14-11世纪

具有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表意手段,形体大小不一,错综变化

 

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卷选“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卷选“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卷选“C”。

(1)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2)三大文字产生的地点在亚非地区

(3)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纸草,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泥版

(4)象形文字和甲骨文都具有象形表意特征。     

(5)甲骨文一头粗一头细,形状像楔子

 

查看答案

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它对外战争( )

A.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 是为了争当世界霸主

C. 是为了抢占殖民地    D. 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查看答案

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作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

A. 现实主义    B. 蒙昧主义    C. 浪漫主义    D. 人文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