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1)这句诗是谁的作品?他生...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1)这句诗是谁的作品?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什么国家?

(2)其代表作是什么?

材料二:“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这是谁的思想?

(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屈原,楚国 (2)《离骚》 (3)孟子 (4)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解析】(1)根据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结合所学知识,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是屈原代表作《离骚》中的名句。由此可知,这句诗是屈原的作品;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 (2)根据(1)的分析可知,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 (3)根据材料二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木,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由此可知,材料二是孟子的思想。 (4)根据(3)的分析可知,材料二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卫鞅是谁?属于何学派?孝公为哪国国君?

(2)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3)你认为材料中的“汤武”“夏殷”应指的是谁?

(4)文中的议论代表哪个阶级?

(5)“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发生于哪一年?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材料分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里,隔离天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请回答:

(1)“六王毕,四海一”指什么事件?材料中涉及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建筑?

(2)“戍卒叫”指什么事件?此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

(3)此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东汉时期,主持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

A. 杜诗    B. 张衡    C. 王景    D. 郦道元

 

查看答案

新型生产工具的发明,促进了两汉经济的发展。水排的发明主要用于(     

A.农业B.冶铁业C.冶钢业D.丝织业

 

查看答案

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侯国的皇帝是(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