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长春讲话
材料二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材料三 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说“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她满怀信心的说:“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1)材料一中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一年?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它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标志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次“大会”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次“大会”重要历史意义的认识。
(3) 1935年1月,党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上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二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1) 材料一中“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 材料一中“变法”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3) 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著名杂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中所举的两面大旗。
(4)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什么?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请列举这段时期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
(2) 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让香港岛和台湾岛的条约分别是哪个?
材料二 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3) 请分别写出下图两个人物的主要贡献。
乘坐校车时,错误的做法是( )
A. 在规定的时间内,站在指定的地点候车
B. 上下车时依次排队,有序上下车
C. 在车上保持安静,不打闹、做作业
D. 发生紧急情况时,用救生锤敲击车窗玻璃的中间
被困在火场时,下列求救方法错误的是( )
A. 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
B. 白天可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
C. 躲在卫生间敲击自来水管
D. 用水将衣物浇湿覆盖在身上等待救援
同学们在讨论遇到山体滑坡时的自救方法,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 应保持镇静,尽快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撤离
B. 如果来不及撤离,且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可以就地抱住身边的树木,并用衣物裹住头部
C. 当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撤离时,可以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
D. 滑坡停止后,迅速返回发生滑坡的地带,抢救被困人员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