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遗址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约五六千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下列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制作彩陶 B. 制造骨器 C. 住干栏式房屋 D. 种植粟
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都已经进入农耕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原始居民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 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 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D.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A. 北京人
B. 半坡人
C. 元谋人
D. 河姆渡人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工取火的发明 B. 建筑技术的进步
C. 生产工具的改进 D. 种植和饲养水平的提高
以下资料是我们从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发现的,据此可以说明
①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比较粗糙
②北京人可能会用火烧烤食物
③北京人实现了定居生活
④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五十中西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晚清的经济变化”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埠通商】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增多,其趋势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地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涌入、渗开。这是一种既富于贪婪的侵略性又充满进取精神和生命力的东西。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中国近代最早的商埠开放是哪一条约规定的?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商埠开放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新兴城市】
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2)依据材料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出现此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业发展】
(3)图1与图2所示的近代企业创办的地点是在______________;图3近代企业的创办人是_____________。
(4)材料图片反映的这批近代企业的建立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