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菇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请说明它产生的历史意义

【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1)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成功说: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工业(或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失败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辩证说:一分为二地既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前两种观点各答出两点理由即可,第三种观意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各答出一个理由即可) (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1912年。袁世凯。 (4)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片面性。 (5)规律: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层层深入)。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分析材料一的“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以看出李鸿章的主张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说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是成功的,理由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说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是失败的,理由是: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全面评价的辩证说:一分为二地既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 (2)本题主要考查对戊戌变法的认识。戊戌变法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但是辛亥革命是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新青年》,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5)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呈现出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一个过程。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那次侵华战争?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3)材料三情境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历史三次侵华战争是如何一步步的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因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查看答案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 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查看答案

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 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 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查看答案

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