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以除旧布新。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一部分中国人是怎么办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列举两位代表人物。

(2)因“制度上感觉不足”,中国发生了哪两件历史事件?

(3)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4)材料三反映的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1)开展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李鸿章、曾国藩等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从器物上感觉不足”指的是中国在科学技术上如西方国家,有这种认识的人在当时是以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在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学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企望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来维护清朝统治。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制度上感觉不足”,指的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如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19世纪末期,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发动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戊戌变法;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发动了学习西方共和制的辛亥革命,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依据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以除旧布新”可知,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是戊戌变法。结合所学,19世纪末期,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发动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4)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知,这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同盟会的纲领后来发展为三民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也改变着中国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

——陈天华《猛回头》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 “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指的是哪次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哪一条款?

(3)材料三描述的现象与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给中国的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5)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诗歌“蛇山当年炮声隆,倾倒清廷首义功。荡尽寇氛民作主,江山永照红楼红。”下列哪项不是诗中所说事件的影响(   )

A. 结束我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极大地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查看答案

1913年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遇刺身亡。此事件的影响之一是(   )

A. 武昌起义爆发    B.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C. 全国掀起护国运动    D. 全国掀起护法运动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目的之一是为限制袁世凯,保护革命胜利果实。为此,特别规定实行(   )

A. 总统制    B. 三权分立制    C. 责任内阁制    D. 民主共和制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激起的连锁反应,令13个省在两个月之内宣布脱离清政府。这次起义的主力是(   )

A. 北洋新军    B. 湖北新军    C. 同盟会    D. 兴中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