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称风易俗,心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网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1)两则材料各自分别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往哪里?
(3)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问答题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冶铁等技术相继传到西方;西方的葡萄、芝麻、胡萝卜以及杂技、印度的佛教等纷纷传人中国。
请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观察“丝绸之路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西汉时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升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那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他创立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思想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请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民族融合 B. 江南开发 C. 中外交往 D. 政权分立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