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美国坚持要求解决国际联盟问题;英国提出先解决德国、土耳其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据此可知该会议
A. 圆满解决了战胜国关注的问题
B. 具有帝国主义分赃的性质
C. 树立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D. 最终通过了公平公正的协议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 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 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20世纪最后一期《时代》周刊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他被称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的开启者”。这位“世纪人物”是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迪生
D. 爱因斯坦
有人说:“如果说15~16世纪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而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才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被驱逐出去。”这种观点主要基于
A. 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B. 启蒙思想的迅速推广
C.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的提出
以下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
A.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匈帝国皇帝德国皇帝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 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
B. 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
C.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