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1)材料一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2)材料二中的“岛国”在19世纪60年代末是如何“弃旧图新”实现现代化的?这一事件对这个岛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3)材料三中的“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在强国之路上是如何成功解决国家分裂的困扰的?

材料四: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4)材料四中所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五: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5)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指的是哪一政策的实施?“苏联模式”的形成和苏联哪一任领导人有关?

材料六:罗斯福1933年在就职总统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6)演说中的感叹反映了美国当时正处于什么局面?为应对这种局面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该政策有什么典型特点?

(7)上述材料的大国的崛起中,既有我们学习的经验,也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请你说说这对我国现代化有什么启示?

 

(1)新航路开辟 (2)明治维新 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新经济政策;斯大林。 (6)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调整工业(或: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和指导; (7)言之有理即可 如: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要维护国家的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④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改革创新; ⑤改革要依据本国国情; ⑥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培养人才等。(答到其中一点就行。 【解析】(1)根据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大发现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哥伦布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根据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1868年,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是在明治年间进行的,因此被称为“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由此可知,材料二中的“岛国”在19世纪60年代末经过明治维新“弃旧图新”实现现代化的。其影响是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根据材料三“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独立战争中,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19世纪60年代,为了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林肯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4)根据材料四中的关键信息“1861年”“俄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也称1861年改革,它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因此,材料四中所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指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5)根据材料五“……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结合所学知识,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但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知,“列宁的思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的形成和斯大林有关。 (6)根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其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此可知,演说中的感叹反映了美国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的局面;为应对这种局面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其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或: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其典型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和指导。 (7)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大国的崛起中,既有我们学习的经验,也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这给我国现代化的启示有: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要维护国家的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④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改革创新;⑤改革要依据本国国情;⑥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培养人才等。(答到其中一点就行)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悉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大国的发展史。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适时的进行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如,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还都注重科技教育的发展,培养人才。这些都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经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习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刚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德国、意大利、日本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③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④二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法西斯成为全人类的公敌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33年,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报道错误的是       

A.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

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上台    D.日本明治政府开始维新

 

查看答案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C. 德国取消普遍义务兵役制

D. 德国支付大量赔款给战胜国

 

查看答案

(题文)有学者说:“若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A. 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 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 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