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是谁? 从他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

(3)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在地理上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地方?为保证这条通道畅通,西汉设置了什么机构或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的关键人物是谁?

(5)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这条享誉古今中外的丝路有何历史作用?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1)A:长安;E:欧洲(大秦). (2)张骞;忠诚、刚毅和智慧. (3)新疆地区;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地区(西域)正式归中央管辖. (4)西汉末年(西汉);蔡伦. (5)历史作用: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外(或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现实价值: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欧洲;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学习张骞忠诚、刚毅和智慧的品质;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在地理上相当于今天的新疆地区;第二问依据想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 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第三问依据所学 可知,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管辖;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 (5)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1)材料一是中的卫鞅指谁?他的思想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

材料二: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2)回忆所学内容,张三这是因为变法内容中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卫鞅变法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措施?

材料三:(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yuè),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君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 

——《资治通鉴》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魏主指的是谁?材料四所反映的是他的哪项改革措施?

(5)除了材料四涉及的措施外,魏主在位时期还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6)综合上述两次改革,你认为取得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2)秦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秦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位思想家的理论?

(3)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为汉武提出这个主张的著名学者是谁?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5)汉武统治时期西汉达到鼎盛,他采取的那些措施促进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6)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人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9月29日正式批准设立“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

(3)材料二中出现的“孔子教育奖”,是弘扬孔子在打破教育不均衡上的杰出贡献。指出孔子体现“均衡教育”的教育举措。

材料三: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

(4)材料三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材料四: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请你参与泉州某学校举行的如下活动:

(5)请用史实说明泉州学生到“文庙”“拜孔子、领红蛋”的理由。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它是

A. 《农政全书》

B. 《水经》

C. 《齐民要术》

D. 《脉经》

 

查看答案

孔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应是

A. 丝织技术

B. 活字印刷术

C. 雕版印刷术

D. 造纸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