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三: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1)信息: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得到推广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管仲改革,材料三反映了秦孝公时商鞅变法 (3)建立县制;奖励生产 (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失去政治支柱 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有不怕困难牺牲的精神,锐意进取;改革的过程要注意权衡各方面利益;改革要有坚强的后盾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片反映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得到推广这些信息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 (2)根据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和材料三“(商君)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反映了管仲改革,材料三反映了秦孝公时商鞅变法。 (3)根据材料三“设置县令、县丞;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建立县制;奖励生产内容。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在于守旧贵族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失去政治支柱。这一切,告诉我们: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有不怕困难牺牲的精神,锐意进取;改革的过程要注意权衡各方面利益;改革要有坚强的后盾等。 点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有利于解题。两幅图片反映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得到推广,这些信息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反映的是管仲改革和材料三“(商君)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反映的是秦孝公时商鞅变法。“设置县令、县丞;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则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建立县制;奖励生产等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查看答案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游牧民族内迁”.“十六国”.“南北朝”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正面影响是(   )

A. 加剧了南方混乱的局面    B.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C.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 使北方趋于平静

 

查看答案

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官渡之战——刘备

②赤壁之战——曹操

③官渡之战——袁绍

④赤壁之战——孙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