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反思世界大战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

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反思世界大战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途径,并作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2009年9月1日,在波兰北部维斯特普拉特半岛,波兰总理图斯克、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理普京出席了二战欧洲战争爆发70周年纪念仪式。俄罗斯总理普京在致辞时说,为了战胜法西斯,全世界付出了巨大代价,五千万人死于这场战争。普京说“我们应该反省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他说,俄罗斯议会对1939年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了谴责,因此俄有权望其他国家也同样谴责自己的错误。

材料三  帝国所以对美英两国宣战,是希求帝国自存自卫与东亚安全而出现,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本意。……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朕对始终与帝国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联邦,不得不深表遗憾。  

——《日皇裕仁·停战诏书》                

材料四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写出图一中两大对峙集团的名称;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集团结成的邪恶轴心,写出其名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速这场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3)材料三中的“敌用残酷之炸弹”是指何事?对当时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2)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 (3)事件:美军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影响:加速二战的结束(或加速日本的投降)。 (4)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军事上:实现全民族抗战(或工农红军该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解析】(1)分析材料一的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两大对峙集团是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集团结成的邪恶轴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建立轴心国集团,组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2)依据材料二的“俄罗斯议会对1939年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了谴责,因此俄有权望其他国家也同样谴责自己的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等国家对法西斯侵略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3)依据材料三的“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日皇裕仁•停战诏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4)根据材料四的“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结合所学知识,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实现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该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一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解答第一问,需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从图一、图二获取信息;解答第(2)(3)问的关键是借助材料关键信息来理解材料,如依据材料三的“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日皇裕仁•停战诏书”认识到“敌用残酷之炸弹”是指美军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在亚欧大陆北部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材料一:……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 20 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俄罗斯(指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9世纪60年代,俄国是怎样解决“关键弱点”的?解决后,俄国 社会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中,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谁?20世纪20年代,他领导这个国家进行“伟大实践”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看出1929年到1941年苏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请说明变化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为此,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查看答案

“这次技术革命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       )

A. 手工工场的出现    B. 瓦物改良蒸汽机的问世

C. 电力的广泛应用    D.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查看答案

发展中国家组装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作为个案,它可以说明全球化时代(  )

A. 应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    B. 发展中国家并未收益

C. 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D. 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卒子,即小兵)。”这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局面

 

查看答案

20多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引发这位老年妇女感慨的事件是(  )。

A. 十月革命    B. 东欧剧变    C. 华约建立    D. 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