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1)材料一、二中提到的秦王(秦皇)是谁?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是否一致?

(2)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1)秦始皇(嬴政);否,李白的情感是褒扬,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 (2)秦朝为了抗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3)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 (4)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统一六国,完成这一壮举的秦国国王是秦王嬴政;“虚筑防胡万里城”指的是秦朝建立后,为防御匈奴,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所以材料一二中的秦王(秦皇)是秦始皇(秦王嬴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李白的诗赞扬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功绩,材料二“秦皇何事苦苍生”体现的是对秦始皇实行暴政的批评。所以两人对秦王嬴政(秦始皇)的评价是不一样的。 (2)“万里城”指的秦朝是修筑的万里长城,目的是“防胡”,即防御匈奴的侵扰。所以,“防胡万里城”反映的史实是秦朝为了抗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3)根据材料三可知,“一法度衡石丈尺”指的是经济方面的措施:统一度量衡;“车同轨”指的是统一车轨;“书同文字”指的是文化方面的措施:统一文字。 (4)根据材料一可以,诗歌赞颂的是秦灭六国后,建立秦朝,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此之外,秦朝的统一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点睛:本题前三题均可从三则材料中分析得之,抓住关键信息,如分析“扫六合”,“苦苍生”,“防胡万里城”,“度衡石丈尺”等含义,分析对秦王嬴政的评价以及巩固统治的具体措施;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统一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措施: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世袭特权;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商鞅变法触犯了保守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相桓公”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可以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影响最深远的措施又是哪一条?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商鞅“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

 

查看答案

读汉代丝绸之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________,经过地:________,:________。

(2)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判断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从此,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争雄。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周平王是春秋时代的开创者,他在位时期,周王权利很大,可以号令诸侯。

(2)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局面的出现都与周王权力衰落有关。

(3)春秋时期是从公元770年至公元476年。

(4)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5)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国家处于长期分裂的状态,共持续500多年。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 东汉东晋

B. 东汉南宋

C. 蜀东晋

D. 西夏元

 

查看答案

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

A. 匈奴大军

B. 孙刘联军

C. 前秦军队

D. 东晋军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