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 ) A. 英法联军 B. ...

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  

A. 英法联军

B. 八国联军

C. 德日联军

D. 英美联军

 

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圆明园,故选A。 点睛:本题也可以改成图片题,图片题也是一种新颖的题型,做这种题型的关键是要对图片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要对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材料和诗句等素材,注意分析,理解和把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白银4.5亿两

C.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查看答案

“虎门销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该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  

A. 使林则徐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B. 使清政府放弃了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C.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D. 当众销毁了英、美等国商贩缴出的大量鸦片

 

查看答案

14——19世纪是整个世界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时期,世界各国大多努力适应,顺应潮流。

材料一: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世界在发生巨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的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摇动,近代社会即将到来

——恩格斯

材料二: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摘编自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建议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指的是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谈谈这两次重大事件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

(2)如何理解亚历山大二世“一张脸孔望着未来”?

(3)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认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什么?因而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

(4)现在中国也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上述材料可以给我们的转型提供哪些宝贵经验?(至少答两点)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历经曲折,但风雨兼程,义无反顾。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年,它只有几十个成员;28年以后,它成为领导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了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材料二:下图是1952年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幅宣传画《苏联农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民的明天》。

材料三: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痛苦经验中学习

——恩格斯

材料四: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当年”指哪一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之后中国在农村推行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从自身的错误中学习”,50年代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严重的失误?从失误中学到了什么教训?

(4)为什么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5)材料五中的图一反映当时农村开始了什么形式的改革?图二到图三的变化则反映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什么成就?

 

查看答案

外交舞台,风云变幻,谁主沉浮,实力角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

材料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四: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谈判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是什么运动?中国人对西方人说“不”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尼克松讲话后美国采取了什么“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4)材料四中的“殖民地”是指哪里?能消除殖民地的痕迹得益于什么方针的推行?

(5)纵观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历程,你能从中得出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