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在历史上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大化改新
C. 奴隶主民主政治 D. 明治维新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材料一: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俄国仍旧实行农奴制,农奴主们对使用机器并不热心。他们认为买打谷机要花钱,而农奴的劳动却可以一文不费……
材料三:
读后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改革?他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是什么?俄国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3)从材料三中你得到的最主要信息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9世纪末,崛起后的日本给中国带来的伤痛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科技成果惠及全人类,日益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15英里(24千米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材料三: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年~1913年)
材料四: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五: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读后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火车以什么为动力?这一动力的广泛应用得益于谁的创新?
(2)材料二展示的成果在动力上分别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德和英法的经济发展有了怎样的变化?导致变化的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为实现其野心,德国还拉拢哪两个国家与其结成同盟?
(5)根据材料五,“一粒火星”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次事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是什么?
近代以来,重视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就,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从1863元旦起,叛乱各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
读后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哪一部文献为“全新的政体”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2)“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指的是在这场“革命”中诞生的哪一历史文献?
(3)材料三中的图一是哪一机构颁布的?图二法律文献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
(4)材料出自美国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件是在哪一场战争中颁布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结合材料完成以下探究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这就是士。士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出生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和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
材料二:这一时期创造的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它把圣经传说中的圣母变成人间妇女(拉斐尔),把图像化为对人体的歌颂,而且开始了日常生活和现实人的直接描写。解剖、透视等科学也第一次结合于艺术。西欧近代现实主义艺术从此发端。
材料三:
材料四: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恩格斯
(1)材料一中的“士”给当时中国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造就了思想学术界什么局面的形成?
(2)材料二中的“这一时期”指的是哪一时期?该时期倡导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写出和“他”相关的事件名称及该事件宣传的主旨思想。
(4)材料四中“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以此为指导无产阶级进行了哪一次伟大尝试?
在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美国》中的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下列与林肯相关的史实是
A. 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民族独立
B.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
C. 领导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制定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