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苏俄(苏联)时期先后实施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同的结果,给各国的经济建设提供...

苏俄(苏联)时期先后实施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同的结果,给各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1920—1921年,苏俄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材料三  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行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 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列宁认为“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的政策是什么?为此列宁提出应借鉴利用什么生产方式来提高生产力?

(2)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当时实施的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具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苏联当时实行的什么经济模式?概括指出这一模式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要注意哪些问题?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新经济政策。 将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发展生产)。 (3)斯大林模式。 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或权力高度集中或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 (4)关注民生;结合国情;尊重经济规律。(三点任答一点) 【解析】(1)根据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许多人死于饥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认为“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的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此列宁提出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2)根据材料二“实行粮食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出苏俄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 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说明当时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具有的特点是: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3)根据材料三“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行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苏联当时实行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完全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来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政策的制定要关注民生;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具有创新精神,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等。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抓住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人死于饥饿”,因为直接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种政策最终证明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是这种政策严重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此列宁提出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2)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关键词:“实行粮食税”,因为苏俄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 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说明当时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具有的特点是: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3)抓住关键内容,进行分析,因为“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行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这反映了苏联当时实行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完全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来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4)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经济政策的制定要注意的问题:经济政策的制定要关注民生;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具有创新精神,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它既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9年6月28日,……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的国土、1/4的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50公里内不得设防。

——《一战实录》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他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为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爱因斯坦在二战后期表示: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央视《档案》

(1)材料一中所述的条约是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中签署的?这次会议是哪一场战争的结果?

(2)材料一涉及的“条约”与材料二讲述的“战争”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两次世界大战性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核武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实战对于二战进程有什么作用?爱因斯坦懊悔的原因是什么?

(4)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你获得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大戏。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井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此片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同那些因王公、地主、资本家瓜分争夺土地和利润而引起的掠夺战争(像现在的帝国主义战争)比较起来,这种战争是很少见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四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哪次战争?

(2)材料二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准?他对美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4)综观美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下列国际条约或会议的决定充分尊重了中国主权的是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雅尔塔会议

 

查看答案

“二战”期间,盟国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中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 开罗宣言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查看答案

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一场著名的登陆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战役是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中途岛海战

C. 诺曼底战役

D. 阿拉曼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