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 )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 张学良
B. 洪秀全
C. 魏源
D. 林则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的什么政权?
(2)材料二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3)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哪些方面仿效“汉法”?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裁撤冗员、整顿吏治是我国当代大力反腐、实现强国之路的重大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又规定州郡长官改由文人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副长官),使其相互牵制......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并把晚唐五代时权宜设置过的枢密使和三司使定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权大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改革?它对于国家统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此时的中国出现了什么危机?它的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3)图1中的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图2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哪一经济领域的兴盛?
(4)如果你选用以上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各国举行了纪念他戏剧创作700周年的活动。他的代表作是( )
A. 《西厢记》 B. 《青天歌》
C. 《窦娥冤》 D.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