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材料二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材料二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2)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3)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加上自然条件的便利,南方农业生产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4)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2)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经济重心南移; (3)依据所学可知,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加上自然条件的便利,南方农业生产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1)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内容。

图A:是反映___(朝代)修建的运河,____(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___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南亚历史的参考书。

图C:是________的塑像,他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抗金将领。

(2)刘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完善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鼎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鼎盛时期”又指什么?

(3)许杰同学搜集了一份报道,如下:《杜甫很忙,正在QQ空间写诗》。请你谈谈对恶搞杰出历史人物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史上,秦朝、隋朝既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有扼腕痛惜的结局,历史让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隋炀帝继位后,……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方面列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成就。

(2)材料二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请从经济方面举一例说明诗人的观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请概括出秦朝、隋朝二世而亡的相同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秦、隋兴亡的认识。

 

查看答案

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

A. 苏轼    B. 关汉卿    C. 汤显祖    D. 辛弃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