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资阳期末)“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是一首咏史诗的前两句。该诗咏叹的我国古代历史时期是 ( )
A. 远古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三国时期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伯益建立夏朝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下面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 D. 半坡遗址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拳匪运动”即“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是指哪一运动?为镇压这场运动,列强发动了哪次战争?
(2)材料中的“第一、第二两个方案”分别指什么?第一方案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第二方案的实施在思想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继前三个方案,材料中“孙中山的救国救民方案”可以视作我国近代史上第四个救国救民的方案。据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概括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结果。
(4)材料中将前三个方案分别概括为“自强”、“变法”、“反动”,请你依照材料中前三个方案的概括方法,用一个关键词概括第四个方案。
(5)根据上述几个方案,请归纳这些方案的共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