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 )
A. 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B. 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C. 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D. 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同会折》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五:“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
(1)根据材料一,结介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笫一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折本次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6)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阅读材料,完咸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 京师同文馆 | 1862年 |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 安庆军械所 | 1861年 |
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 | 轮船招商局 | 1872年 |
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 | 汉阳铁厂 | 1890年 |
材料二: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1)材料一展示的成就是在哪一场运动中出现的?
(2)材料二的法令是在哪一事件中颁布的?
(3)材料三的内容后来被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哪一事件的指导思想?
(4)材料四所指的这场“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5)以上材料反映的事件共同体现了近代中国怎样的时代主题?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战略反攻的时间(教材第112页)是指:
A. 1946年春 B. 1946年夏 C. 1947年春 D. 1947年夏
1919 年刚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工业又萧条下去,说明了( )
A. 民族工业缺乏生命力
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C. 列强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D. 中国封建势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