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2》

材料二: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表。

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材料三: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许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具有全球性质。且不说大型喷气式客机这类具有数以百万计零部件的高科技产品需要许多国家协作生产,就连美国棒球运动员使用的手套这类体育用品,大部分也是从日本进口的,日本用以制作手套的牛皮则自巴西,而巴西用以加工的生牛皮又自美国。

(1)据材料一,苏俄面对困境实行什么经济政策?其特点是什么?

(2)从材料二得知面对这次经济危机的困境中,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中心措施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推动这一趋势的出现根本原因是什么? 

(4)有人说,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1)新经济政策;特点: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2)调整工业,颁布《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 经济全球化趋势;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或信息时代到或知识经济时代到)。 (4)挑战说。理由:经济上,由于基础薄弱、技术劣势、体制落后,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边缘化和贫困化;跨国公司势力活跃,使政府监管经济难度加大,从而提高经济风险。政治上,进一步受到西方干涉,受制于西方;造成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分裂势力在全球泛滥,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文化上,西方文化加强渗透,生活方式西化,民族文化进一步受到冲击;生态上,使气候、环境、资问题加剧;使艾滋病、禽流感疾病等自然灾害在全球蔓延。 机遇说。理由:经济上,市场规模的空前扩大,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自由流动,市场经济制度及其管理模式的推广,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机遇。政治上,推动民主化进程;提高行政效率。文化生活上,有利于文化的交融、丰富和民族文化的创新;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面对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列宁用新经济政策取而代之;后一问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2)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依据《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前一问材料三揭示了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即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速发展;后一问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本题属理解层面的要求,回答时两种观点任选一种即可,关键是要阐明理由。如认同机遇说,理由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阐释:经济上,市场规模的空前扩大,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自由流动,市场经济制度及其管理模式的推广,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机遇。政治上,推动民主化进程;提高行政效率。文化生活上,有利于文化的交融、丰富和民族文化的创新;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 二战进入到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摊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作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

材料三: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四:战后,欧洲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中国没有等待,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                                        

——奥巴马

(1)材料一图片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引发了哪一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2)材料二中美英盟军抢摊登陆的目的是什么? “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这句话反映了二战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一个世界政治格局?请列举一个该格局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争霸、对峙的事件。

(4)材料四中,为了不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西欧在1993年建立起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不成为“次要国家”?

 

查看答案

科技的进步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也催生新的职业。下列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 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 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 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

 

查看答案

下图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表,这一表格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

时 间

科学发明到它在

工业上的应用(年)

从应用到产品

投入市场(年)

合计(年)

1886—1919年

30

7

37

1920—1944年

16

8

24

1945—1964年

9

5

14

 

 

A.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B. 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几种技术的革命

C. 使科技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D.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面对经济危机,虽有的国家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措施不当,最终导致了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    B.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C. 民族解放运动的失败    D. 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失败

 

查看答案

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 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   )

A. 新经济政策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