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北京的一位小商贩说:“在东交民巷这地界儿,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儿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北京条约》
下面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 )
A. 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 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为了应变时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
A. 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B. 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 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 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 发动鸦片战争 B. 火烧圆明园
C.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 对华倾销商品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 2008 年 6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 6 月 3 日定为“国际禁毒日”;1987 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 6 月 26 日定为“国际禁毒曰”,这 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边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史记·李斯列传》中又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