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和北京各校学生的代表上千人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和北京各校学生的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材料二

材料三:北京“六三”大逮捕消息传到上海后,经上海学联联络,实现了商店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罢工斗争不断扩大,进入最高潮,以致上海市外市内、海上陆上。交通和电话通讯均告断绝。与此同时,全国三十多个城市,也卷入到斗争中来,五四爱国运动已成燎原之势。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口号“外争国权”在当时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列举一条)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分别指出19196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4)五四运动过去的九十多年来,“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请你谈谈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1)①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运动;②内容: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或者废除二十一条等。 (2)重心城市: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学生转为工人。 (3)全国各界群众的联合斗争。 (4)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可知,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口号“外争国权”在当时具体包括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或者废除二十一条等; (2)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学生转为工人; (3)依据材料信息:经上海学联联络,实现了商店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可知,全国各界群众的联合斗争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开放性题目,五四精神的内涵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面图表

(1)图表中所列内容与哪一次运动有关?

(2)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分析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 (‘发’指大平军、‘捻’指捻军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

(3)根据材料二分析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4)根据材料三,说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Poin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场战争?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是根据哪一条约?这一条约中能反映英国发动此次战争根本目的的条款是?

(2)材料二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哪条胡同?

(3)材料二中的不平等条约使列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还取得了什么特权?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2017211日,上海市举办了 “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下列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

A. 土地改革房产证    B. 商务印书馆褒奖状

C. 小岗村“生死文书”    D. 中共七大代表证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A

南昌起义爆发

清王朝土崩瓦解

B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东北三省完全沦陷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崩溃边缘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8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

A. 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B. 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 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