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央为确保农业基础的稳固,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材料二 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多次重大调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列举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三次重要运动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各自产生的影响。
(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搞起了“包产到户”?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倾听历史声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哪一方针?提出这种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见证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四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面临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3)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国家贫穷落后的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改编自一位伟人纪念堂中的留言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让中国走向富裕的 “伟大决策”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问题二·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材料二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力武器”是什么?这一“有力武器”是谁提出的?
【问题三·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3)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问题四·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材料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材料四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依据材料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现实意义。
【问题五·姓“资”姓“社”的问题】
材料五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5)材料五中“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的困扰出现在什么时期?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旗帜飘扬】
(6)邓小平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你如何评价他?材料一中的“伟大理论”是什么?为什么称这一“伟大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 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了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欠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 农村商品交换的频繁
B. 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