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三: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作品?此图反映了当时哪个城市怎样的景象?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的谚语说明哪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

(4)材料四是哪位统治者的措施?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1)张择端。反映了东京(开封)商品经济繁荣。 (2)经济重心南移。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任意三点即可) (3)太湖流域。占城稻。 (4)元太祖(忽必烈)。目的: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图是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家的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2)根据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 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 的辛勤劳动;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 (3)根据材料三 “苏湖熟,天下足。”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谚语说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占城稻。占城稻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 (4)根据材料四“立中书 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忽必烈的措施;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图一人物说:“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他是谁?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图二人物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3)图三人物建立了哪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

(4)由图三人物完成的这次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力劝宋朝皇帝亲征澶州抗辽的名相,他是谁?他劝的是哪位皇帝?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在抗击金军方面立下了哪些重大战功?后来他被哪个奸臣所害?

(3)图三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谁?他抗击的是哪个政权?

(4)上述图片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查看答案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A. 苏轼       B. 辛弃疾     C. 陆游       D. 李清照

 

查看答案

1958年,关汉卿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

B.《资治通鉴》

C.《救风尘》

D.《念怒娇•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 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 驿站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 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D. 元宵节最受重视,人们相互庆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