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

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

A.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 实现君主立宪制

C.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增加,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孙中山要求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他们共同的目的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

A.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都推翻了清朝统治

D. 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查看答案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查看答案

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和“科学”

 

查看答案

在中华民族深陷泥潭无法自拔时,那些敢于担当、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们,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转而在思想领域寻找挽救危亡的良药。他们领导发起(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A. 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 没有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