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董仲舒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图片中所反映的人物创立了什么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哪一建议?

(4)通过以上的探究,概括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儒家;“仁”; (2)春秋以来的百家争鸣局面,在秦朝焚书坑儒事件中遭到致命打击;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儒家思想创立于春秋晚期;遭摧残于秦朝;汉朝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解析】试题分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春秋晚期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焚书坑儒事件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秦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春秋以来的百家争鸣局面,在秦朝焚书坑儒事件中遭到致命打击。焚书坑儒还摧残了文化。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依据材料三:“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以看出,这是说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认识。综合分析前三问,春秋晚期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创立于春秋晚期;秦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摧残于秦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华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柳子厚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材料二称赞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二分析这一制度是如何克服分封制弊端的?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地方制度建设的核心目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查看答案

“百家争鸣”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对此贡献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李冰

 

查看答案

夏朝的建立,在我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

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B. 禹的儿子桀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D.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查看答案

曹操在诗歌《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凄惨景象出现在 (  )

A. 东汉初年    B. 东汉末年    C. 三国时期    D. 两晋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