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灾难,也带来了深刻思考。据要求回答问题。 ...

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灾难,也带来了深刻思考。据要求回答问题。

(1)战争之因。两次大战的原因各不相同。据图甲,分别写出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据图乙和丙,写出二战爆发的共同原因。

(2)战争之果。战争有直接和间接结果。据材料丁,写出战争的直接结果。图戊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什么的结束?写出为这一事件的到来,中国军民的两例具体贡献。写出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的名称。

一名法军中尉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浓烟像云一样翻滚,人无法呼吸。到处都是死人。在我们脚边,血流成河,伤员呻吟着,有两个受伤较重的奄奄一息。”

丁:【美】梅尔《一战秘史》

戊:日本代表

签署投降书

 

 

(3)战争之思。避免战争,成为战后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追求。写出二战后,为防止大战爆发而成立的国际组织的名称,以及美苏两大集团对峙的最大特点。写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防御而取得的军事科技成就。

 

(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法西斯上台;对外侵略。 (2)造成巨大伤亡。二战结束。徐州会战、百团大战等。(其他抗战时期的战役也可,每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联合国。冷战。“两弹一星”等。(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给分。) 【解析】(1)分析图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前,形成德意奥 “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分析图乙和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德国的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大肆屠杀犹太人。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日本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法西斯上台;对外侵略。 (2)据材料丁“到处都是死人。在我们脚边,血流成河”可以总结出一战的直接结果是造成巨大伤亡。图戊所示历史事件是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在徐州会战中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940年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新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成立了联合国。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1949年以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华沙条约。它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防御而取得的军事科技成就有“两弹一星”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所示内容是某次战役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A.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B. 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 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

 

查看答案

以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部分)。从中得出的结论应当是(   )

1931年9月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10月  意大利侵略埃塞饿比亚:

1937年7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9年9月  德国侵略波兰;

1940年4~5月  德国进攻北欧、西欧;

1941年6月  德国进攻苏联;

1941年12月  日本偷袭珍珠港

A. 反法西斯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渐形成

C. 绥靖政策带来了严重后果    D. 战争由局部战争扩大为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整理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王强同学的笔记内容主要反映的是

A. 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B. 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C. 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D. 协约国的暴行

 

查看答案

经济专题是中国古代史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在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3)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5)综上所述,归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所示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学说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体现的是汉武帝接受谁的什么思想主张?其地位如何?

(3) 材料三的改革发生于何时?王猛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4) 汉武帝和前秦对于儒学的态度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