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的同时,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运输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洋务派兴办了(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轮船招商局 D. 继昌隆缥丝厂
中国近代史上积极践行“师夷长技”的洋务派代表是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谭嗣同
D. 孙中山
近代历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历史当事人留下来的资料是一手史料。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应选择
A. 林则徐奏折
B. 林则徐雕像
C. 林则徐纪念邮票
D. 连环画《林则徐》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路:“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得意地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材料三:1942年夏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了被动局面;德意法西斯失了北非战场的主动权;德国法西斯在苏联战场不断遭到失败……人们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已经到来,战争正在朝着有利于盟军的方面发展。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大约5500万士兵和平民死亡,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军民死亡达2100多万人,中国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战争”具体指哪一场战争?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哪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2)材料二中所说的“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为什么说“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3)材料三中的“转折”开始于哪一事件?之后“盟军”采取的什么军事行动迫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两面夹击之中?最后为彻底打败德国并维持战后秩序,美、苏、英三国在1945年又召开了哪一会议?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与地位。
材料一: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认为必须改变经济政策。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其中劳资代表各占一半:同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第1节是每州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寡老人提供财政资金……”;1938年,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长工时,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童工。
——《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材料三: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到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的打开了。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材料四:1950年—1975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年增长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为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之后列宁又制定的怎样的经济政策来解决苏俄遇到的新的困难和危机?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的作用。
(3)为什么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
(4)从上述三次改革中分析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5)根据材料四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