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8原创)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原创)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传统权威的日渐消解,战国社会呈现全面失序的态势。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战国时期“海内争于战功”,各国“务在瞗(编者注:同“强”)兵并敌”。而《吕氏春秋》则称:“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用,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矣”。这种列强兼并激烈、战乱纷争频仍、社会动荡失序的乱世之态,对各国的治理转型带来了重大挑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天下“竞于气力”的背景下,旧的治理模式日渐失效,新的秩序又尚未生成,一切都在混沌变化之中,这就给列国治理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应对新情势之变,需要治道变革的新思路。推行有效的治理变革措施,逐渐成为关系各国生死存亡的核心任务。

——摘自2016年6月26日解放日报《战国为什么被称为“大变革时代”》

材料二 战国形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进行“变革”的目的是什么?诸侯国分别通过什么“变革”先后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

(2)根据材料二战国形势图,指出A、B、C、D分别代表战国时期哪一诸侯国?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C所代表的诸侯国地处西边,战国后期却成为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什么?

 

(1)富国强兵。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2)A:齐;B:楚;C:秦;D:燕。 (3)通过商鞅变法增强了国力。 【解析】(1)依据材料一战国时期“海内争于战功”,各国“务在瞗(编者注:同“强”)兵并敌”。结合课本所学,战国时期,新兴地主解决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和军事实力逐渐超过六国,为一统天下做了基础;魏国,李俚变法,使魏国国力和军事实力明显提升,成为战国初期的头号强国;楚国,吴起变法,因为支持吴起的楚王死了,吴起被杀,变法没能推行下去。 (2)依据图片中A处“临淄”这个城市,结合课本所学,“临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故A是齐国;根据图片B处的城市“郢”,结合课本所学,“郢”是楚国的都城,故B是楚国;根据图片C处的城市“咸阳”,结合课本所学,“咸阳”是秦国的都城,故C是秦国;根据图片D处的城市“蓟”,结合课本所学,“蓟”是燕国的都城,故D是燕国。 (3)依据第二问已知C是秦国,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长,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其中,主张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来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查看答案

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B.     C. 甲、乙    D. 甲、丙

 

查看答案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列说法能支持此观点的是

①孔子反对苛政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③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           ④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查看答案

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下列体现他思想的著作是 ( )

A. 《论语》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查看答案

李同学去四川旅游发现景点二王庙。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齐建武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6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是因为(  )

A. 攻克巴蜀,开疆拓土

B. 安抚四川地区少数民族

C. 抵抗少数民族的入侵

D. 兴修水利工程,造福人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