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际,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时期南方丝织品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纺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宋时期,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业的人增多,丝织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国丝织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的某天清晨,长安居民张九奴想到邻近的通轨坊(长安城坊名)一家私开的药肆买药。之所以说是私开,是因为它没有按规定开到东西二市之中,而是将坊墙拆毁一小段,直接开成一个临街的门面,做起药材生意来。这是律令禁止的,但这时坊市制度早已不像唐初那样严格。
走不多远就是好家药肆,九奴到近前才发现几名官差正宣读敕令,封闭向街一的店铺。
九奴思忖片刻,叹了口气:“只有去西市了。”约在午时,九奴来到了西市南门前,黑压压的人群正在等待开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群中除了长安本地居民外,还有远来的商人——波斯人、新罗人、大食人、回鹘人、南诏人、粟特人等——衣着、语言各不相同。
鼓声响起,不缓不急,要响上二百下市门方得开启。
西市的药肆,无论是规模还是气派都是各坊小药肆无法比拟的。来自西亚和中亚的货物通过海路、陆路运到长安,其中就包括香药和其它药材,长安周围的私家药园产品和山野村民所采药物也多在此集散。
(2)下面表述中,若是从以上故事中得出的,请在相应括号内写A,若违背了以上故事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写B,以上故事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写C
①以上故事的背景是唐朝初期
②当时拆毁坊墙,临街开店是合法的
③长安西市营业时间有限制
④在长安城中可以买到来自西亚、中亚的物品
⑤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
材料三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都城汴京图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北宋都城汴京的商业和市民生活的状况。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联解体以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A. 殖民体系形成
B. 英法支配世界
C. 美苏两极格局
D. 美国独霸世界
以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闪击波兰
②苏军攻克柏林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
④日本向盟军投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②④
罗斯福政府根据相关法律对工业进行调整,确定各企业的产品数量、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些措施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A. 国家干预经济
B. 调整生产规模
C. 制止盲目竞争
D. 改变社会制度
一位作家在亲历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写成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A. 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B.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用利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段话出自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共产党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