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工来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50—1900...

工来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50—1900年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相对份额(单位:℅)

年份

国家

1750

1830

1860

1900

英国

1.9

9.5

19.9

18.5

法国

4.0

5.2

7.9

6.8

德国

2.9

3.5

4.9

13.2

俄国

5.0

5.6

7.0

8.8

美国

0.1

2.4

7.2

23.6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830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居首位的主要原因?从1860年到1900年,哪两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最快?

材料二他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一生有着数以千计的发明专利。曾有人评价他是现实的“普罗米修斯”,用“电”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为了纪念他,美国政府曾下令全国停电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美国仿佛回到了炼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一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又灯火通明。

——《中国新闻周刊》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你如何理解“用‘电'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

材料三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便有了空前的价值。煤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也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它有害的污染物质。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主要国家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3)结合材料三,你如何看待工业革命时期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工业革命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有哪些启示?

 

(1)英国首先开始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美国,德国 (2)爱迪生 电力的广泛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3)为蒸汽机的运转提供了动力,为工业生产提供动力,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造成污染 (4)技术革新推动国家进步,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首先开始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问依据图表信息可知,从1860年到1900年美国,德国两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最快。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些主要的发明都是由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完成的;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用“电”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可知,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炭,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造成污染; (4)开放性题目,技术革新推动国家进步,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班同学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按研究主题分3个小组,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实践活动

(1)第一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战歌曲”,他们学唱了其中两首。请依据歌词回答问题。

歌曲一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起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

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科现曙光。

——贺绿汀《游击队歌》

歌曲二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超出境!

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东不顾西,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冼星海曲《到敌人后方去》

①“歌曲一”反映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②“歌曲二”反映出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是什么?

(2)第二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日誓词”,他们抄录了以下誓词。说出这些誓词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郝梦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杨靖宇(共产党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

朱自清(清华大学教授):文化人应该挺身起来,加入保卫祖国的阵营。

马本斋(回民支队司令,回族):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

(3)第三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战中的少年儿童”,他们找到了以下几张照片。请看照片和文字说明,谈谈你的感受。

照片说明:

图A摄于1939年,敌后抗日儿童团列队接受检阅。

图B摄于1944年,一位13岁的中国抗日远征军战士面对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图C摄于1944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儿童们在学习。

 

查看答案

唐宋之际,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时期南方丝织品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纺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宋时期,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业的人增多,丝织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国丝织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的某天清晨,长安居民张九奴想到邻近的通轨坊(长安城坊名)一家私开的药肆买药。之所以说是私开,是因为它没有按规定开到东西二市之中,而是将坊墙拆毁一小段,直接开成一个临街的门面,做起药材生意来。这是律令禁止的,但这时坊市制度早已不像唐初那样严格。

走不多远就是好家药肆,九奴到近前才发现几名官差正宣读敕令,封闭向街一的店铺。

九奴思忖片刻,叹了口气:“只有去西市了。”约在午时,九奴来到了西市南门前,黑压压的人群正在等待开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群中除了长安本地居民外,还有远来的商人——波斯人、新罗人、大食人、回鹘人、南诏人、粟特人等——衣着、语言各不相同。

鼓声响起,不缓不急,要响上二百下市门方得开启。

西市的药肆,无论是规模还是气派都是各坊小药肆无法比拟的。来自西亚和中亚的货物通过海路、陆路运到长安,其中就包括香药和其它药材,长安周围的私家药园产品和山野村民所采药物也多在此集散。

(2)下面表述中,若是从以上故事中得出的,请在相应括号内写A,若违背了以上故事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写B,以上故事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写C

①以上故事的背景是唐朝初期

②当时拆毁坊墙,临街开店是合法的

③长安西市营业时间有限制

④在长安城中可以买到来自西亚、中亚的物品

⑤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

材料三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都城汴京图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北宋都城汴京的商业和市民生活的状况。

 

查看答案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联解体以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A. 殖民体系形成

B. 英法支配世界

C. 美苏两极格局

D. 美国独霸世界

 

查看答案

以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闪击波兰

②苏军攻克柏林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

④日本向盟军投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

罗斯福政府根据相关法律对工业进行调整,确定各企业的产品数量、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些措施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A. 国家干预经济

B. 调整生产规模

C. 制止盲目竞争

D. 改变社会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