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2)卫鞅的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变法中哪项内容遭到旧贵族强烈反对?
(4)根据材料三,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周王)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译文:周天子视察诸侯,叫巡狩;巡狩就是巡查其领地。诸侯到都城拜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向周王汇报自己的工作。无故不来朝见者……一次不到的降低其爵位,两次不到的削减其封地,三次不到的就派兵攻打并取消封国。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指出周王分封的主要对象是什么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人属于分封对象?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和诸侯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王亮向其他朋友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与史实不符的有( )
①周幽王在位时,西周发生了国人暴动 ②周武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
③禹即位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④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镐京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④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B. 二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二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 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 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B. 都是为了实现稳定与繁荣
C.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 都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