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被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公元前338年,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贵族诬告他“谋反”,处之以车裂,灭三族。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卫鞅”指谁?他属于什么学派?他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一位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不得完全抄原文)材料二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旧贵族会反对变法,诬告他谋反?你认为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商鞅;法家;秦孝公 (2)会支持;因为变法中有: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这些措施都会受到农民的欢迎。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因为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如废除世袭特权等;变法影响:①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②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③使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卫鞅”指商鞅;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属于法家学派;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假如生活在当时秦国的一位农民,会支持变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因为变法中有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励军功,按军功受爵。这些措施都会受到农民的欢迎;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内容中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最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废除世袭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成都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B分别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它有哪三大主体工程?如果你是当今这一工程的旅游形象宣传大使,请为其写一条宣传语。

(3)你认为AB两个历史人物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材料二:“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当时一共有多少个封国?受封者拥有什么权利?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春秋》——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B. 孟子《道德经》——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

C. 孔子——《论语》——“仁”,“为政以德”

D. 韩非子——《孙子兵法》——“兼爱”、“非攻”

 

查看答案

某中学七年级(1)班学生王小明上课期间玩手机,被告知家长她妈妈见她回到家就用棍子打,爷爷赶紧上前说:“要说服教育,不要打。”你认为爷爷的话和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查看答案

以下能表明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重要标志的是 

石斧          ②铁农具         ③牛耕       ④骨耜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