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6年谭嗣同因悲愤伤感而作《有感》一诗,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之同一主题背景的诗句还有丘逢甲的“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些都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不符合题意,因为那是鸦片战争后;选项C不符合题意,题意与洋务运动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因为那是《辛丑条约》后;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其导火线是哪个条约的签订(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 )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查看答案

太平军建立与清朝对峙政权的标志事件是

A. 金田起义爆发

B. 定都天京

C. 永安建制

D.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查看答案

一部《1860:圆明园大劫难》让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感受到了刻骨的“记忆”。与这个“记忆”有关的侵略者是(  )

A. 英法联军    B. 俄国    C. 美国    D. 日本

 

查看答案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材料一: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材料二:1945年8月21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

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这一天获得报酬了。”

材料三: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

材料四:2001年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炮制的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它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解放”英法殖民地……

(1)材料一中的《卢沟桥歌》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十年”前中日两国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3)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中国人民在“这一天宣泄清洗”了“愤怒”和“屈辱”?你认为中国人民“清洗”了“五十年的屈辱”,有何重大意义?

(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敌后战场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了一场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什么?

(5)你认为材料四日本教科书里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