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

A. 张三    B. 李四    C. 王五    D. 赵六

 

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01年清政府同英美俄日等八国签订《辛丑条约》,其内容中,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民居住。题中居民的聊天发生在1905年,这时北京东交民巷已经划为使馆界,不可能有中国居民了,故赵六在撒谎了。D符合题意;1898年谭嗣同被处死,1989年义和团运动,1905年成立同盟会,创办《民报》。这些发生在1905年或之前,张三、李四、王五说的都是实话,ABC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侵略与反抗

B. 近代化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 人民解放战争

 

查看答案

请判断下图某同学的课堂笔记,这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运动。下面对该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新文化运动②后期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③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对《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有割地、赔款、开口通商的内容                       

B.都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C.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D.都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因钓鱼岛主权之争,中日关系不时陷入低谷状态。某校八年级(2)班学生以“中日关系”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活动。

【巩固知识】

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1888年至1894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钱,如果用来购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11艘……

(1)说出材料一反映的战争名称,并列举这场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和主要战役各一。

材料二: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华民族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解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场侵华战争?分别列举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取得胜利的重要战役。

【提升能力】

(3)比较上述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战争的结果,并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

【读史明智】

材料三:中日友好,源远流长。但现在两国关系再现不和谐因素……中日之间现在的真正矛盾冲突,对于中日关系最致命的冲突,可能还不是历史认知问题,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当今中日关系的因素,谈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