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材料二  红军战士穿越草地时,晚间有时找不到—块干燥的地面,许多人只好坐在背包上背靠背依偎着取暖。天亮时,有些战士怀抱枪支,因冻饿巳长眠不醒。

( 1 )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 3 )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2 )敌人的围追堵截,粮食供应严重短缺,自然环境的恶劣。 ( 3 )红军有着远大的革命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长征。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带领部队转移到湘赣边境,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红军长征中困难重重,有敌人的围追堵截,粮食供应严重短缺,自然环境的恶劣等;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红军有着远大的革命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长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国人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的失败的政体……”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三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四“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该材料是针对什么事件作出上述评论的?

(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的依据是什么?“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

(3)材料三所述的“自救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查看答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 的《沁园春•雪》中的著名词句.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

A. 实现了井冈山会师

B. 到达了吴起镇

C. 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 渡过了金沙江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个伟大传奇是指(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查看答案

“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里的“这个伟大的事件”距2017年多少周年?

A. 68    B. 80    C. 90    D. 96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