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 A. 鸦片战争的爆发 B. 中华人民...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

A. 鸦片战争的爆发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涮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促进了民族觉醒,唤起民族团结,共产党和人民的力量壮大,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所以此题答案是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查看答案

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

A. 新三民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马列主义    D. 邓小平理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下列对这一国策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A.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B. 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C. 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D. 不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查看答案

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  )

①禁军掌握发兵之权 ②设置副宰相 ③知州三年一换 ④地方设置转运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