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斩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斩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从秦国的孝公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栗劲《秦律通论》

材料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就其现实作用而言,此次变法是针对性极强的富国强兵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重视“耕战”是其重点,所以短期效应是非常明显的。……秦国的崛起,打破了七国并立争雄的相对平衡状态,秦国也逐渐展示出一枝独秀的战略优势,加快了战国时期统一战争的进程。

——安作璋《秦汉史十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商鞅变法的主要作用。

(4)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了什么?

 

(1)主要目的:富国强兵。 (2)主要内容:奖励军功;严明法度,禁止私斗;鼓励耕织。 (3)主要作用: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破了七国并立争雄的相对平衡状态;加快了战国时期统一战争的进程;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得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4)说明: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只要顺应历史潮流就会取得成功;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得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 (2)依据材料信息: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奖励军功;严明法度,禁止私斗;鼓励耕织; (3)依据所学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破了七国并立争雄的相对平衡状态,加快了战国时期统一战争的进程,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只要顺应历史潮流就会取得成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公元前771年,西周被________族所灭;316年,西晋被________人灭掉。

(2)________年,西汉建立;________年,西晋建立。

(3)东汉定都________;东晋定都________

(4)被后世称为“医圣”的代表著作是《__________》;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5)三国时期的__________最早提出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南北朝的_________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查看答案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是

A. 蔡伦    B. 张仲景    C. 贾思勰    D. 祖冲之

 

查看答案

政权分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之一。此时期曾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 曹魏、北魏    B. 西晋、东晋    C. 前秦、东晋    D. 前秦、北魏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A. 东汉    B. 西晋    C. 东晋    D. 北魏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 促进了江南地区开发

D. 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