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已然成为强国、复兴中国梦的强劲之东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为国家作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商君”是谁? “商君治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出现的历史现象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的结果?

材料二中所述“民勇于公斗(为国家作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治安很好)”,此局面的出现与商君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关?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

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⑴.商鞅。富国强兵。商鞅变法 ⑵.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⑶.使用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 ⑷. “汉胡融合”(或促进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实力。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商君”是商鞅;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依据材料信息: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可知。这是商鞅变法的成果; (2)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依据材料信息: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使用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标是“汉胡融合”;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实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 东汉的“蔡侯纸”    B. 王羲之的书法

C. 东晋的人物画    D. 莫高窟的壁画

 

查看答案

早在1000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的数学家是(    )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祖冲之    D. 李时珍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A. 昭君出塞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商鞅变法

D. 牧野之战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A. 东汉末年    B. 三国时期    C. 西晋末年    D. 东晋南朝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 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 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